共享单车获投资人豪赌 3个月吸金已超10亿

关键字:数据公司2016-10-26

厦门网站建设:滴滴解决了中短途出行的痛点之后,各家机构都在关注出行“最后三公里”的机会,但短途出行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方案 视觉中国图


  投资人豪赌 共享单车吸金超10亿


  江旋


  2015年末的一笔投资,一年后收益超过十倍。什么样的投资如此划算?答案是共享单车。


 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,摩拜、ofo等几家单车租赁公司吸金超过10亿元,VC大佬拿着巨资蜂拥而至,早期投资人已经躺在风口上数钱了。


  ofo的天使投资机构之一弘道资本合伙人李晓光向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表示,对于ofo的投资已经获得了超过十倍的收益。


  出乎意料的资本热潮


  李晓光在2015年底主导了对ofo的投资,是这家从校园出发的共享单车公司的两家天使机构之一,另一家是ofo还在做骑行旅游时已经投资的唯猎资本。


  同为北大校友,李晓光在北大创业孵化器接触到这个项目之后,将他们带到了弘道资本的办公室,和另一位合伙人张逸龙见面。和团队成员一样,张逸龙也是骑行爱好者。


  几个月之前,唯猎资本投给ofo的100万元人民币已经花得只剩下400元,创始人戴威跑了几十家基金,尽管当时资本市场大热,但没人愿意再投钱给这个团队。团队被迫酝酿转型,从骑行往出行方向转,核心资产还是单车。


  弘道资本两位合伙人将百万级别的人民币投给了ofo。在李晓光看来,戴威当时尽管还是学生,但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成熟,有领导能力,缺的是公司管理和运营经验。


  拿到钱之后的ofo开始扩张,校园的日订单量迅速增长,而它的竞争对手摩拜单车也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。


  “我们完全没有想到后面的资本热情会这么高。”李晓光对记者说。


  这种热情在某种程度上也引发了一些质疑,但资本的热情不是没有来由的。弘道资本两位投资人称,现在确实是资本寒冬,VC投资速度放缓,但是机构手里的钱并没有减少,而可投的好项目少了,滴滴解决了中短途出行的痛点之后,各家机构都在关注出行“最后三公里”的机会,但短途出行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方案,之前有滴滴对市场的教育,再加上手机支付、定位的普及,共享单车的出现就让短途出行的事水到渠成了,有可能成为千万量级的市场,所以吸引了这么多的VC。


  随着金沙江创投、真格基金、经纬中国等知名VC以及战略投资者滴滴的入局,ofo和它的竞争对手迅速被抬到风口,继滴滴之后,出行领域迎来又一次资本风暴。一年之后,ofo估值已经达到数亿美元。(厦门网站建设文章来自百度新闻)